91九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直播精品电影_欧美日本黄视频_欧美电影一区二区

王智彪教授做客“縉云講壇”

2021-03-25 海扶醫療

  3月17日晚,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、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彪教授第四次做客縉云講壇,為大家作“我是醫生還是工程師?”專題講座。

圖片1_副本.png

  王智彪教授結合自己近40年學習工作經歷,為在場的重慶醫科大學學子們獻上了一場深入淺出的人生勵志演講,深刻詮釋了如何做好新時代西遷精神的傳承者和弘揚者,如何從一名純粹的婦產科醫生變身為一名“醫學創新工程師”。他指出,正是患者們“解除病痛、延續生命”的迫切渴望,激勵團隊積極思考、大膽嘗試,歷經無數失敗挫折,終于在微無創治療領域實現從“0到1”的系列突破,進入世界第一方陣。他強調,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希望同學們繼承發揚創新精神,重視思維能力培養,通過跨學科學習感悟生命科學奧秘,努力成為知識廣博,思維活躍、深遠的人才,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。

圖片2_副本.png

  講壇上,王智彪教授與同學們親切互動,回答了關于聚焦超聲消融技術原理、思維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問題。“人的一生也就3萬多天,人生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!”王智彪教授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,引發了同學們的熱烈反響。

圖片3_副本.png

  國際醫學院2020級穆虹羽同學表示:“王智彪教授的精彩演講,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,特別是他在不同人生階段思考抉擇自己人生目標的親身經歷,讓我們對如何把握寶貴學習機會、找準奮斗方向有了更深的領悟。”

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2020級衛聰江同學講到:“作為生工學子,一定要堅定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,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。我將以王智彪教授為榜樣,努力學習探索未知科學領域的能力,從生命科學的寶庫中發掘出更多財富,造福廣大患者。”

  講壇主持人,重醫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周平遠在總結時指出,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傳承弘揚“西遷精神”“抗疫精神”,向西遷老專家和王智彪教授等身邊一大批勇于開拓創新的前輩、師長學習,胸懷憂國憂民之心、愛國愛民之情,以一生的真情投入、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踐行理想信念。

  重醫國際醫學院、第一臨床學院、第二臨床學院、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師生代表共550余人在現場聆聽,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全體教職工、博士后和在讀研究生共200余人線上收聽收看了本次講壇。


掃碼觀看直播回放

圖片5.png






相關內容

中國原創醫療 “黑科技” 登場! 海扶科技閃耀 2025 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

中國原創醫療 “黑科技” 登場! 海扶科技閃耀 2025 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
2025年9月4日至8日,由重慶市人民政府、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“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”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行,吸引全球眾多科技企業與行業精英的目光。

勿忘歷史 吾輩自強 ——海扶科技組織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

勿忘歷史 吾輩自強 ——海扶科技組織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
為銘記歷史、緬懷先烈、珍愛和平、開創未來,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與偉大抗戰精神,厚植家國情懷、傳承紅色基因,海扶科技黨委聯合海扶科技工會,特組織 230 余名員工與黨員同志,于 9 月 3 日集中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大會。

中國原創醫療科技閃耀“一帶一路”,海外華文媒體聚焦海扶科技見證“重慶智造”力量

中國原創醫療科技閃耀“一帶一路”,海外華文媒體聚焦海扶科技見證“重慶智造”力量
7月21日下午,“行走中國?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——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”參訪團走進重慶海扶科技產業園。來自德國、法國、阿聯酋、新西蘭、巴西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0家華文媒體的代表,近距離探訪聚焦超聲技術的“中國源頭”,見證這項中國原創醫療科技如何從重慶走向世界,成為“一帶一路”醫療合作與川渝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果。

海扶科技舉辦2025中期營銷大會

海扶科技舉辦2025中期營銷大會
2025 年是海扶科技改革創新之年,重慶海扶健康產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海健公司)全體同仁秉持“以客戶為中心,以奮斗者為本”的核心價值觀,銳意進取、攻堅克難,在銷售領域收獲了階段性成果,為公司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。7月13日,海扶科技舉辦了2025中期營銷大會。

非洲媒體團走進海扶科技,感受中國原始創新力量

非洲媒體團走進海扶科技,感受中國原始創新力量
國務院新聞辦和中國外文局教育培訓中心共同舉辦“非洲法語國家資深媒體編輯研修班”重慶行參訪活動。6月23日,30多名國內外媒體人走進海扶科技產業園,感受中國原始創新科技的魅力。此次活動增進了非洲媒體對中國醫療科技創新的了解,搭建了中非之間相互友好信任的橋梁,也為未來中非在醫療科技領域的合作開辟了新空間。